《海洋预报》| 黄渤海海雾诊断分析及卫星云图特征
利用MICAPS气象常规观测资料、NOAA PSL分析数据、ECMWF ERA5再分析数据,基于2009—2023年卫星云图观测结果,选取38个典型的黄渤海海雾个例,对黄渤海海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形成及持续条件、边界层、卫星云图特征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渤
利用MICAPS气象常规观测资料、NOAA PSL分析数据、ECMWF ERA5再分析数据,基于2009—2023年卫星云图观测结果,选取38个典型的黄渤海海雾个例,对黄渤海海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形成及持续条件、边界层、卫星云图特征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渤
利用2021年春季在钦州观测到的雾滴谱数据,分析了轻雾、大雾、浓雾和强浓雾4个等级下的微物理特征,探讨不同海雾等级下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随着雾等级的增加,雾滴数浓度、液态含水量、平均直径的平均值和数浓度的最大值逐渐增大,平均直径的最大值出现在浓雾等级下;雾
从地中海到印度洋茫茫波涛中,并不总是风平浪静,晴空万里,毒泷恶雾不时笼罩着洋面,海雾朦胧常使海舶迷失方向,千年前古代“海胡”逐波泛海,牵星过洋,从红海到中国南海绝不容易,偏航无返屡见不鲜。仅中国沿海就有几千条沉船诉说着海的哭声,出版的图书中很少有清晰解读称作“
每到夏天,青岛常常会出现平流雾这一壮观景象,殊不知这竟是一种海洋气象灾害。如何精准预报预测海雾?能不能通过人工消除海雾?近日,2025年首次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在青岛正式开启。本次试验为期3个月,由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牵头,联合青岛市气象局、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首次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已于15日在山东青岛开启。本次试验为期3个月,投入40余套新设备,将通过搭建岸海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从海雾的化学、物理、天气、海洋等多要素开展观测。
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正在山东青岛市展开,试验将持续3个月。此外,试验还首次开展了海雾消雾试验,为更好地认识海雾生消演变机制、提升海雾监测预报水平打下数据基础。
今年首次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以下简称“研究及试验”)日前在山东青岛拉开帷幕。本次研究及试验为期3个月,投入40余套新设备,旨在探究海雾生消机理,将通过搭建岸海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从海雾的化学、物理、天气、海洋等多个要素开展观测,并同步
5月15日,今年首次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以下简称“试验”)在山东青岛开启。本次试验为期3个月,旨在探究海雾生消机理,将通过搭建岸海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从海雾的化学、物理、天气、海洋等多个要素开展观测,并同步进行人工消雾试验。据悉,本次